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

中外集團加入戰圈 三勢力瓜分「黃牛」市場 (港聞) 2018/04/06 頭條日報 Headline Daily - 頭條網   「睇騷」作為港人熱門娛樂節目之一,不時掀起「撲飛」熱潮,「黃牛飛」長期有價有市。最近就有台灣樂隊演唱會一開售便被搶至電腦癱瘓、本地「棟篤笑」門票更被炒高十七倍。《東周刊》追查發現,一票難求的背後,最少涉及三大「黃牛」勢力,包括「本地排隊黨」、「大陸炒飛幫」,以及跨地域的「外國地下網」。   《東周刊》引述知情人士,揭露三大「黃牛」勢力。其中於演唱會場地外常見的「黃牛」,屬本地排隊黨成員之一。每次演唱會門票開售,排隊黨會採取人海戰術,分派大量人手到各售票處外霸頭位掃飛,最易識別的排隊黨成員就是南亞裔人士,「請本地人一日成本差不多要一千元,但南亞裔人士只需幾百元便行。」「排隊黨」除了在前線搶飛,亦會同步安排人手,利用一些電腦人工智能程式如Bot,不斷自動網購門票。 內地單位「優先認購」門票   此外,根據政府規定,主辦單位最多可獲得八成門票配額供內部認購。據悉,不少主辦單位為封蝕本門,便將該些門票轉交贊助商包銷。業內亦流傳,內地有財力雄厚的「炒飛幫」,專門向包銷商「優先認購」門票,然後再炒賣圖利。「炒飛幫」取得大量門票後,便會抬價批發給內地一些票務代理分銷商、網上二手票務平台及淘寶票務代理商等,至於分銷商想賺幾多,就炒幾多,一於貴客自理。「代理、分銷為賺更多錢,甚至會夾埋操控炒價。」   今年一月一日亞洲國際博覽館跟ebay旗下StubHub(香港)簽訂合作協議,將亞博舉辦的表演門票,指定經由StubHub獨家發售。據悉,StubHub要求亞博將當中百分之二十五靚位供其優先內部認購。但StubHub本身同時經營全球門票交易平台生意,雖然該平台只供用戶轉讓或交換門票,卻從來不理會用戶的轉售價格,使之變相成為全球性炒賣「黃牛」的地下票網。StubHub更不會透露賣家身份、聯絡方法或產品評價,亦沒有任何本地查詢電話,令用戶可以「隱形人」身份炒飛,助長更多「黃牛」搵食。 打壓黃牛有漏洞   本港雖然根據《公眾娛樂場所條例》,任何人士以高價兜售、在非特定或指定場所出售「持牌公眾娛樂場所」任何門票,一經定罪可最高罰款二千元。但該法例不適用於獲豁免發牌的公眾娛樂場所,如紅館、大球場和伊館,變相在這些地方賣黃牛票「冇王管」。大律師陸偉雄認為有關法例罰則太輕,亦無直接應對網上炒賣,應檢討消除法律灰色地帶。


via 頭條日報 Headline Daily - 頭條網 https://ift.tt/2JnMGSb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