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

成員須取EC等效資格 財匯局改革 冀增獨立性 (財經) 2018/05/07 頭條日報 Headline Daily - 頭條網 今年初政府終於提交財務匯報修訂條例草案予立法會審議,針對會計專業監管改革。財務匯報局期望進一步提升局方「獨立性」,即要求管治成員改為全由非執業會計師組成,從而取得歐洲委員會(EC)等效資格;非僅限於現時草案所建議,容許執業會計師出任少部份席位。財匯局行政總裁衛皓民指,修例時間冗長,若今次最終未能令本港的監管架構達至更高層次的獨立性,將需要等一段非常長的時間才可以再推。 財匯局應否有執業會計師參與管治,是改革中備受爭議的一點。據EC等效資格的要求,成員地區的審計監管機構,需要全由非執業會計師組成。非執業的定義,包括退休和過冷河(在過去3年沒有參與任何法定審計)等的人士,以防監管機構的成員與所需監管的商業活動,存在利益衝突之嫌。有業界聲意質疑,若無執業會計師的參與,監管機構難以透徹了解行業的最新趨勢和實際操作。   衛皓民指出,目前財匯局的20人名譽顧問團內,有13名為會計師,包括當中8位執業會計師,其餘7位則是律師、商界等人士,均可為局方提供專業意見,因此即使財匯局的成員全由非執業會計師組成,亦無礙局方對業界具體操作的理解。他不認同退休或「過冷河」的會計師會與時脫節,因很多審計工作是以大原則作為依據,但大原則不會變,變的只是應用之上的商業運作,退休會計師所沿用的審計原則及其資歷,無不合時宜之說。 恐不斷修例 監管失焦點   早前,會計師公會行政總裁丁偉銓於報章撰文指,香港取得歐盟等效,沒有實際利益,因現行機制已可容許有為歐盟客戶做審計的核數師,作出個別申請認證。若要整體取得歐盟資格,付出的代價是本港日後需要為了追隨符合歐盟資格而不斷作出修例,相反在本地的監管工作上,則失去焦點。  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,問題需要在政府層面解決,「如證劵市場的監管,中證監可與本港證監會對接,但中國財政部難以與一個業界公會,在跨境資訊互換的問題上簽訂諒解備忘錄」。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秘書長艾哲明(Jamie Allen)亦相信,若本港擁有獨立的審計監管機構,並得到更大的法定權力,在與內地協調上會更為容易。   衛皓民指出,跨境監管的協調,需要牽涉中港兩地的七大機構,包括國內的中證監和財政部,以及本港會計師公會、財匯局,聯交所、財庫局及證監會。他透露,現階段正與中國財政部直接溝通,設法取得國內核數師的工作底稿。


via 頭條日報 Headline Daily - 頭條網 https://ift.tt/2rpoozu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