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

美初創研攔截無人機 越洋來港大展拳腳 (港聞) 2018/05/04 頭條日報 Headline Daily - 頭條網   近年無人機熱潮成風,但若遭惡意操控則會構成嚴重安全問題。來自美國的初創Airspace研發出一套攔截惡意無人機的系統,利用雷達、人工智能等技術辨識及追蹤目標,再出動另一台大型無人機投擲繩網,捕捉「獵物」。創辦人Jaz Banga坦言,Airspace技術正好適合本港高樓林立的環境,有意在此大展拳腳。   以美國加州為基地的初創企業Airspace,於一五年創立,以無人機保安為主要業務。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Jaz Banga指,隨着無人機技術漸趨成熟,生產成本亦大減,操作無人機不再是小撮人的玩意,「基本上任何人也可操作,但同時引伸一連串風險。」   近年無人機熱潮成風,但若遭惡意操控則會構成嚴重安全問題。來自美國的初創Airspace研發出一套攔截惡意無人機的系統,利用雷達、人工智能等技術辨識及追蹤目標,再出動另一台大型無人機投擲繩網,捕捉「獵物」。創辦人Jaz Banga坦言,Airspace技術正好適合本港高樓林立的環境,有意在此大展拳腳。   試想像人群聚集的地方如大球場、公共交通樞紐,或公共設施如政府大樓、發電廠等,一旦被惡意的無人機入侵,後果不堪設想,外地甚至有恐怖份子改裝無人機,以盛載炸彈發動襲擊。Banga形容,昔日的保安系統專注在二維(2D)層面,如利用大閘、鐵欄等,但無人機的出現逼使保安系統提升至3D(三維)層次,即半空的安全亦不容忽略。Airspace的理念正是要通過攔截惡意無人機,保障大型建築物的上空安全。 防無人機被惡意利用   Airspace以「三部曲」形式攔截惡意無人機,分別是辨識、追蹤和捕捉。Banga指,Airspace行動前會先向客戶獲取已登記的無人機資料,「正如汽車有車牌,已登記的無人機也會有標籤辨識。」一發現有未登記的無人機進入監控範圍上空,Airspace便會馬上啟動追蹤。   Airspace主要利用雷達(Radar)和光學雷達(Lidar)追蹤目標,故即使在暴雨、大雪、漆黑等惡劣環境下亦能運作;追蹤裝置亦配備人工智能(AI)技術,具備機器視覺(Machine Vision)。集合各種數據後,電腦系統再清除雜訊及分析,可追蹤遠至幾公里外的目標。 辨識無登記機再捕捉   鎖定目標無人機後,Airspace會派出一台稱為「the Interceptor(攔截者)」的大型無人機,迅速飛到目標上方,投下一個以防爆物料製成的繩網,捕捉目標並帶到安全的地方。Airspace選擇以繩網捕捉目標無人機,而非擊落對方,Banga解釋:「一方面我們不想無人機掉落在人群之中,造成傷亡;另一方面無人機可能載有重要資料,或成為日後追查事發源由的關鍵線索,故有必要保留無人機。」   Airspace的技術適用於民用或軍事用途,是次獲其投資者s28 Capital邀請來港,Banga亦有拜訪不同機構包括警方、機場管理局等,了解香港對無人機保安的要求及想法。他直言期望在不久將來走進本港市場:「香港對無人機保安技術有很大需求,而在香港這種高樓密集的城市攔截無人機,正正是Airspace的強項。」


via 頭條日報 Headline Daily - 頭條網 https://ift.tt/2JQybpi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